k1体育我国新媒体数据新闻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应用分析doc
k1体育如何传递信息和事实,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加用户粘性,是当今信息传递及数据新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交互式信息可视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信息可视化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本身与新闻学并没有关系,但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信息的视觉加工提高信息和事实的传递效率,这一点与新闻传递信息的本质不谋而合。相对于国外已经成熟的信息可视化理论和实际应用,国内的信息可视化则略有不足。目前国内新媒体的数据新闻可视化已经成型,主要的可视化方式是传统的静态可视化,虽然有一些交互式的运用,却还未形成成熟的体系。所以新媒体数据新闻在信息可视化上可以通过交互设计的方式进行突破。国内一些知名媒体已经开始应用信息可视化对信息数据进行再设计,如人民网“图解新闻”、网易“数读”、新浪网“图解天下”、新华网“数据新闻”、财新网“数字说”k1体育,新京报“图纸”等,但大多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文字和图片结合的层面上,并不能把信息可视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引起用户的阅读兴趣。本文通过总结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新媒体数据新闻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实际应用,推动数据新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笔者在知网以“交互可视化数据新闻”进行搜索,共搜索到中文文献9篇,均是新闻与传媒;在万方数据库搜索到158篇,其中文化与科学39篇。由此可见交互式信息可视化在数据新闻方面的运用研究著作较少k1体育,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其中涉及交互的数据新闻可视化著作主要集中在2017和2018年,如2018年张冰和王秀峰发表的《可视化数据新闻交互性提升的探讨》k1体育,2018年王晶发表的《国际交互式数据可视化报道新趋势——以国际数据新闻大赛获奖作品为例》等。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笔者发现关于交互可视化数据新闻研究尚且不足,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论文在数据新闻理论的基础上,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的交互新闻案例,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浅略的意见。
本章是对数据新闻、信息可视化和交互概念的来源、概念的内涵以及信息可视化的发展历史的简介。
数据新闻,顾名思义就是与数据有关的新闻,这些数据可以是新闻的来源,可以是讲述新闻故事的工具,也可以是新闻事实本身。数据新闻这个概念是《卫报》在2009年第一次提出来并大力发展的,当时称为Data-drivenjournalism(数据驱动新闻),专指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提取进行新闻报道的类型,同年《卫报》开创的“数据博客”被视为数据新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
数据新闻的发展历史,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计算机辅助报道(即CAR)到精确新闻再到数据新闻可视化。“计算机辅助报道”简单来说就是用电脑收集和分析数据加强新闻报道可信度和易读性的一种技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为回应“新新闻学”,一种使用小说技巧的新闻报道形式提出“精确新闻”,与通过使用文学修饰手法讲故事更强调理性诉求的“新新闻学”不同,“精确新闻”是以数据作为支撑,更侧重理性诉求的新闻报导,新闻记者在采访编辑新闻的过程中会通过调查、研究、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收集验证表达资料。
数据新闻可视化是数据新闻发展的最后阶段。21世纪初,信息呈指数爆炸式增长,新闻工作者为引起处于信息轰炸中的受众的注意,减轻受众面临海量信息时的阅读压力,开始尝试对数据新闻进行可视化处理。2012年,中国的《南方都市报》和美国的《》同时进行数据新闻可视化报道,数据新闻可视化迈出第一步。
数据新闻以视觉呈现为主,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信息内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数据新闻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的表现方式略有不同。在以纸媒和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中,数据新闻的呈现方式一般是:矢量图配关键词、柱状图、地图、饼状图、圆环图、线形图、照片截图与漫画和视频等为代表的静态信息图表为主[2]。在手机端和PC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中,在传统媒体中的静态信息图表中又融入了交互行为等的动态元素,在用基础图标表现形式基础上,多了些设计的感觉,如可移动的时间轴、可放大缩小的地图,可以点开的气泡等,不仅能够更加清楚直接的呈现信息之间的关系,同时具有美观性和趣味性。
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visualization)是一门跨学科的设计领域,旨在研究大规模非数值型信息资源的视觉呈现,以及利用图形图像方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数据[3]。图形的出现远早于文字,一种文字只能在一个区域文化内作为交流的工具流通,图片是现实直观的生活反映,因为人类有共通的情感体会和生活经历,它可以在整个人类群体中基本无障碍流通。数据信息以图形呈现的这种方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0年,在文字出现前人们一直使用图画作为记录和交流的工具。信息可视化属于视觉文化,可以打破时间、空间、语言、文化k1体育、专业等界限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在一定范围内,图形传达信息的效果要优于文字k1体育。信息可视化就是把抽象复杂的信息、概念通过静态或者动态的图形图像具象化呈现出来,在国内主要应用于互联网、商业金融、政治关系、娱乐信息、新闻传播等领域。
可视化基于信息数据的基础,交互设计则与信息数据无关,关注的则是通过何种交互行为才能提升用户体验。交互设计(InteractionDesign)作为一门关注用户交互体验的新学科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由IDE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的。人机交互的设计要达到两个阶段的目标:一是可用性目标;二是用户体验目标[4]。可用性是交互设计中最为基本的功能,而用户体验即提升用户在交互过程中的舒适感和愉悦感是交互设计真正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一个交互设计是否优秀的标准。
世界上最早对于数据进行可视乎处理的例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的欧洲,1858年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发表的关键报告“英国陆军的死亡情况”中把数据制作成图表来倡议改善英国军队的医疗服务,在最有名的“鸡冠图”中,用盘旋上升的数据来展示每月死亡人数。她使用这些数据突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死亡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疾病,而不是子弹。如下图所示。
Web2.0时代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强调更多的用户体验、更多的用户交互和最大范围的用户共享[5]。面对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如何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信息可视化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如果信息可视化中的静态信息图过于复杂,用则不利于用户接收理解;另一方面如果信息图表中信息的排列混乱,用户则无法直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进一步了解,而当他们面对众多数据同时传递出的信息时,也有很可能会出现“迷失方向的恐惧”,不知道自己想要寻找什么样的信息,不知道如何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有一种茫然感。而新媒体数据新闻中带有交互形式的信息可视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选择权,信息图表由静态向动态、单一表现向多感官交互转变,使用户由被动观看向主动探索感触转变,并可以对信息图表中的信息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和重新排列。
交互设计与信息可视化结合,增加受众获取信息的趣味性和自主选择性,提升用户在探索中获取信息时的体验,不仅使用户更快速清楚的接收理解信息内容,同时让更多的用户成为“二次传播者”,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本章主要探讨了国内数据新闻以及数据新闻可视化发展的现状,分别探讨了网络和移动媒体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应用现状。发现总结了现如今国内新媒体数据新闻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特点,并指出一些不足之处。
国内《南方都市报》在2012年5月首开“数读”版,积极探索数据新闻可视化的路径[6]。随后,从传统媒体的纸媒和电视媒体到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四大门户网站的新媒体以及一些其他新闻网站纷纷开始尝试数据新闻的制作,绝大多数都发展至今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果。其中比较受用户喜爱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下的“数据说”、新华网的“数据新闻”、人民网的“图解新闻”、澎湃新闻的美数课、新浪网的“图解天下”、搜狐的“数字之道”、网易的“数读”等。
一、图解新闻,新浪网的“图解新闻”和界面新闻的“数据”就是典型代表,图解新闻是国内大多数新闻媒体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主要形式。图解新闻的主要形式是一张或者几张长、短图,把新闻内容根据主题按照某种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在背景图的基础上,根据每期不同的表达重点,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或文字为主,图片为辅为制作前提。用颜色丰富的图片、图画、图表表示主/次要内容,文字作为注释、标题解释或主体内容的方式对数据新闻进行可视化处理。图解新闻形式的数据新闻在网络和移动媒体的数据新闻中均有应用。
二、静态、动态图片、动画视频加文字的可视化形式,相较于图解新闻中对数据和文字进行的可视化处理分配,第二种图片加文字形式的可视化处理方式中文字的所占的比重更大一些,这种形式下图片的作用更像是文字的补充说明。第二种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形式更为常见一些,同时适用于手机端和PC端。
三、交互式数据新闻,在第二种可视化方式的基础上加上交互操作行为。如果第二种可视化方式是二维平面感的话,那么交互操作的加入以及为了交互行为
2023年河南测绘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